国新办举行中国减贫40年新闻发布会 (视频直播链接: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7601/39447/index.htm)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 请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中国减贫40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胡凯红(张馨 摄) 胡凯红: 下面先请刘主任作介绍。 2018-12-13 15:05:53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张馨 摄) 刘永富: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历史抉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时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进程。40年来,我国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通过实施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等措施,释放政策活力,解放生产力,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强劲动力。1982年,启动实施“三西”专项扶贫计划,拉开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序幕。1986年,国家制定扶贫标准,成立扶贫工作机构,设立专项扶贫资金,确定国家贫困县,实施区域开发带动扶贫的开发式扶贫行动。1994年,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到2000年基本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1年以后,启动实施两个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大幅提高国家扶贫标准,调整贫困县,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进一步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 2018-12-13 15:10:40 刘永富: 经过6年的努力,预计到今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将减少85%以上,贫困村将退出80%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50%以上。到2020年,我们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国扶贫开发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与大规模减贫同步、有效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作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加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018-12-13 15:12:48 刘永富: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扶贫事业和扶贫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是坚持精准方略。科学判断扶贫形势变化和贫困问题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分类施策,不断提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水平,把精准理念落到实处,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三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发展作为减贫的根本途径,坚持区域开发,坚持人力资源开发,坚持激发内生动力。 四是坚持发挥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 五是坚持较真碰硬。真帮实扶、真抓实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倒逼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让减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六是坚持开放包容。始终保持开放心态,主动学习借鉴国际减贫经验,积极开展中非、中拉、中国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减贫合作,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2018-12-13 15:14:53 刘永富: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2018-12-13 15:17:25 胡凯红: 2018-12-13 15:19:01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 2018-12-13 15:19:35 刘永富: 今年脱贫攻坚工作有三个特别鲜明的特点: 一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去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以后,国家层面和各地区都做了认真研究,制定了一些政策,加大了倾斜支持的力度。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都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这个实施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经过多次研究形成的,包括基本情况、重点工作、项目资金安排,各地不尽相同。目前看,方案的实施、工作的推进都在计划之内,没有滞后,有的甚至提前。今年深度贫困地区的减贫速度可能大大快于全国减贫速度,也快于西部地区的减贫速度。 二是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中央纪委、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展了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倒逼真抓实干、实事求是、转变作风,现在作风转变已取得初步成绩。 三是今年把扶贫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一方面要向贫困地区选派干部,另一方面更要靠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要让他们自己想干、会干、能干。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了扶贫干部教育培训,预计到年底全国将培训800万人次,其中700多万是乡村干部。要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不仅想干事,而且会干事,能干成事。当然深度贫困是长期形成的问题,人才的培育培养、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也是我们目前需要下功夫抓的一些工作。谢谢。 2018-12-13 15:32:52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2018-12-13 15:33:12 刘永富: 2013年京津沪就没有绝对贫困人口了,但是还有贫困,到2014年江浙粤没有贫困人口了,后来这一两年福建也没有贫困人口了。没有的是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还是有。西部一些地方仍然有贫困发生率超过10%的市和县。 关于数字脱贫的问题,大家都在说,只要我们真抓实干,数字脱贫是不会发生的。国家有一个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谁是贫困人口,是什么原因致贫,采取什么措施脱贫的,信息系统里都有记载。我们的经验是,一个贫困户如果有三个致贫原因,那就要享受五到六项扶贫措施才能脱贫。如果你在这个信息系统里没有落实这五六项措施就说脱贫了,就要查一查,我们年终考核就要抽查,从信息系统里把脱贫人口抽出来,没有脱贫措施怎么脱贫的?脱贫措施是不是实的?当然还有很多措施,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我们有监测监控。今年脱贫人数我们信息系统里就注册了,我们分析有一些脱贫可能就是一时脱贫的。这项工作这几年抓下来是很有成绩的,2016年信息系统反映返贫人口60多万,相对于1000多万脱贫人口,比例不到2%。去年脱贫了1000多万人,返贫20多万。今年大概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2017年以前脱贫的,2018年返贫的只有7万人左右。所以想搞数字脱贫是不行的,我们有严格的监测和考核评估,有措施、有工作做支撑、做保障。 2018-12-13 15:50:43 CGTN记者提问(刘健 摄) CGTN记者: 2018-12-13 15:52:09 刘永富: 解放初期,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公有制来解决贫困问题。后来由于工作上的偏差,没有实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通过土地经营承包制度改革,能吃饱饭了,但是还有更大更多的发展问题没有解决。比如道路不通,接触不了外面的世界,难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语言不通,不能进行交流;思路不通,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相对要落后一些。我们在八七攻坚计划里提出行政村通电话、通邮政,经过几年努力做得不错,达到了90%多。现在再通电话,手机是4G,不是从2G发展到3G再到4G,而是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我认为最根本是探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不仅学习借鉴国际减贫经验,最主要的是根据中国国情来确定不同时期工作重点、不同时期的扶贫标准,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到2020年能够消除绝对贫困,比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前十年。 现在可以说是进入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阶段,从点上看就是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以及“三区三州”以外的深度贫困地区,在“三区三州”有135个深度贫困县,在“三区三州”之外还有199个深度贫困县,一共是334个深度贫困县,这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如果工作不到位就容易拉后腿。 从面上看,要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一个收入”的综合标准摸清真实情况,现在要核实清楚。饮水安全没有解决的有多少,住危房的有多少,基本医疗没有保障的有多少,义务教育没有保障的有多少,要以县为单位,逐村逐户逐人核实,然后解决。一个是点上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一个是面上,防止出现工作死角。 2018-12-13 16:11:30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经济日报记者: 2018-12-13 16:16:48 刘永富: 另外,可以由地方统筹安排,大政策不会调整,但是地方上可以统筹考虑。贫困县、贫困村任务完成了,可以把政策做一些微调,整合资源加大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支持力度。 2018-12-13 16:26:47 农民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农民日报记者: 2018-12-13 16:29:19 刘永富: 贫困村12.8万个,到去年底脱贫了6万个,今年大概有3万到4万个左右脱贫。这是地方申报的,目前还没有核查。又进来了1000多,就是说将近10万个村脱贫,不到3万个村现在还戴着贫困村的帽子,在未来两年要脱贫。现在剩下的贫困村很多在深度贫困地区,一是产业落后;二是劳动力出去打工不适应生活,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缺少技能;三是相当一批是老病残。 对这些致贫原因不同的贫困人口,我们将继续采取不同的措施。有劳动能力的,就鼓励支持他们发展产业或者出去打工;半劳力、弱劳力就鼓励他们参与公益岗位劳动,当护林员、护理员、保安,一个月增加几百块钱收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老病残,主要是通过社会保障兜底。最后这3000多万贫困人口,预计有几百万人会通过这种方式兜起来。 2018-12-13 16:42:22 刘永富: 第二个和国际上不一样的特点,就是很多国家划一条线,进去了就发食品券,给予救济。我们还要讲开发,为什么?一是差距大,二是我们是农业大国,很多地方不通路、不通电,需要进行区域开发。而且我们国家一些劳动力素质不高,需要人力资源开发。贫困地区有很多好的资源,还有特色优势产业。所以我们始终坚持开发。我们还确定了一个特点,就是精准。最初划片区,后来划贫困县,后来又划贫困村,最后又识别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越来越精准,越做越精细。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认真。我们以前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第一个十年纲要,都留下了两三千万贫困人口的“锅底”,这次脱贫攻坚战要求不留“锅底”,怎么做到不留“锅底”?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有平时考核、年底考核,今天上午进行了年底考核动员和培训,还有省级交叉考核,互相核查政策落实了没有、责任落实了没有、工作落实了没有,还有第三方评估,核查该识别的贫困人口进来了没有、不该退出的贫困人口是不是退出去了、群众是不是满意,我们称为“两率一度”。我们把资金作为监督重点,开展资金项目审计。还委托记者朋友进行暗访。通过这些措施,把各地的工作情况弄清楚,精准、较真、碰硬。 2018-12-13 16:42:3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记者: 2018-12-13 17:05:00 刘永富: 改革开放40年,农村的贫困发生率从97.5%降到去年年底的3.1%,今年预计会降到2%以下。40年,数字倒过来了,以前97%是贫困人口,现在97%不是贫困人口。3.1%的贫困发生率是肯定要继续下降的,最后要实现清零。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以后面临的是相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怎么定标准、怎么扶持,需要下一步总结前40年的经验,再研究提出政策措施,肯定也会有办法。谢谢。 2018-12-13 17:24:37 胡凯红: 2018-12-13 17:24:54 以上新闻转自国新网 |